“结婚第一年回婆家过年,我却哭了”
微博 @杨小米1988
我已经回老家过年了,也变成了翠花,穿着妈妈做的小花袄。我去发小家玩,她妈妈整理旧照片,竟然发现了一张我小时候的照片。
小时候的我▲
你有没有这种感觉,时间过得越来越快,一转眼,我都30多岁啦。我妈也感慨,她都56岁了,快60岁的人了。
现在,我特别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。
我提前给公司的小伙伴放假了,我也提前回老家了,先在妈妈家待几天。弟弟蛋蛋说:“你一个人回来,感觉还是一家人,两个人一起回,就是客人了。”
大概还需要几年,家人才能适应我已经结婚这件事情。
对于我们结婚的女孩,催婚、催生、问工作都是小事,最希望的是和爸妈一起过年了。在回家这件事情上,其他都是小事。
好友大咩,放假前几天,就开始发愁,说自己今年一想到过年就难过地想掉眼泪。这让我有点意外,大咩是东北女孩,性格很爽朗,这样的情况,少见。
她是独生子女,老公是南方人,今年结婚第一年,要回婆婆家过年,离爸妈非常远。婆婆一家对她都很好,但是她一想到自己爸妈今年要孤孤单单地在家,就忍不住掉眼泪。
现在,她已经回婆家了,她公婆不会说普通话,南方的方言比英语还难,大咩听不懂。她每天感觉自己像一个智障一样,跟在老公后面问,“你们在说什么呀?”
大咩在自己家是开心果一样的人,负责活跃气氛的,而在婆家无处发挥。
我跟大咩说:“听不懂不是坏事,你看家里有什么事情,都是你老公去沟通,减少家庭矛盾。”
她想了想有道理。
过年回谁家?这不是一个新问题,貌似每到过年,都要来这么一次。对于已婚人士,也就前几年纠结,人的适应能力总是很强。
大咩和老公计划得挺好的,过完年就回大连看爸妈,这也是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。但因为是结婚第一年,一想到,心里还是酸涩。
大咩问我:“你怎么办?”
我说:“你忘记啦,我和刘先生一个县城的,我家到他家开车20分钟。”
大咩连发了几个表情,“你太有先见之明了!”
不仅大咩不习惯,说实话,我也是。换一个新环境,有很多的不方便,过年这个传统节日,还把这些细节放大了许多。
我曾和很多人探讨过这个问题,我特别佩服人的智慧,总能在磨合中找到解决办法。
有一个朋友把父母接到了一起,双方父母挺开心,还能在不同地方过年。可是这个方法,很多家庭不适合,并不是所有亲家都能够融洽相处。
有的朋友是各回各家,我一个同学,她回妈妈家过年了,但儿子和老公回婆婆家,双方都没有意见,这挺好。
我是想在自己家过年,爸妈不允许,腊月二十九早晨,给我装了很多东西,就把我赶回婆家了,“年三十还在娘家,让人家说你不懂事。”
对此我很理解,山东人很重传统,我有个同学他都结婚了,他爸妈一直在城市工作,过年也必须要回农村爷爷奶奶家,一家人团圆的时候,除非特殊工作,每年都必须回家。
这些问题,看着都不是什么大事,具体到每一个家庭,每一个个人,都需要处理,关系处理不好,就会影响感情。
我会把生活中这一件件事情,当成成长的功课,一旦想明白了,解决了,会感觉又成熟一些,更有能力面对更大的问题。
▲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关于任何假期回谁家,我和刘先生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呢?
平常清明节、中秋节、春节等假期,回老家,就抽一天去我家,剩下的时间都在刘先生家,主要是考虑他实在太忙了,没什么假期,有点假期,我就迁就他。
但是,我会每年接妈妈到上海住一个月,带着出去旅行。平常没事的时候,我会回家,过年更是提前回我家住几天。
这是我工作性质决定的,相对自由。
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,重要的是一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,达成一致。
最要不得一种思维方式:凭什么?比如凭什么去你家过年,不去我家?
这种理所当然的思维,是沟通的大忌。
▲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我就收到过一个提问:“为什么一定要在男方家里过年?”
我回:“习俗。”她反驳我,“习俗就一定是对的吗?”
我继续回答,“习俗不一定是对的。”
然后,陷入了死循环。
最后,我问她,“你到底打算怎么样呢?是解决问题,还是和我辩论。”
我完全按照刘先生的时间来,可以理解为让步、妥协,更可以理解成体谅与爱。
我表姐的婆婆就特别好,表姐两个孩子都小,爸爸前几年生病过,不能下床走动了。表姐爸妈和她一起生活,都在济南。她老公准备一个人回老家陪父母过年,初二就回来。
结果婆婆打电话给自己儿子:“你别回老家了,我们两个人身体都很好,你平常工作那么忙,经常出差,趁着假期好好陪陪孩子。”
没生孩子时,表姐都回婆婆家,有孩子后,农村太冷了,可老公又传统,怕父母难过,每年都一个人回去。
她也很期待两个人能一起过年,这次婆婆打电话来,她非常感动。想着等天气暖和了,一定带着孩子回老家看爷爷奶奶。
关系之所以越来越好,就是因为这样吧,有人会为对方考虑,有人懂得感恩。
不要把一件事情上升到一个高度,不会因为去对方家里过年,你就没有了地位。现在,很多家庭问题,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产生的。
我特擅长一点,从生活中发现新的乐趣,并赋予它意义。
我给大咩一个建议,我们生活环境改变,适应期困难,容易抱怨,但换一个思路就特别开阔了,我们之所以觉得是僵局,归根是思维的问题。
待了2天后,大咩开始主动融入到老公身边的环境里,她想到自己当年在国外,英语不太好,用手势,这次同样也可以。
还有,大咩在广告公司做创意策划的,这样的经历,其实能够让她获得很多灵感的,在陌生的、不同的环境里,感受也不一样。
这样积极去做的时候,她发现还挺有意思的。
她还让老公讲当地的过年习俗,看看和她老家有什么不同,有一个广告创意,她一直没有思路,在这个过程中突然获得了启发。
其实,我也注意到很多细节的,比如公公知道我怕冷,早晨我给他电话说要回去,他提前把我房间的油汀开了,特别暖和,还给我换了一个特别好的电热毯。
这样的一个个细节,总让人感到家庭的温暖,击中我的内心。
刘先生兄弟姐妹也都回来过年,大家在不同的领域,可以交流的也多,是互相学习的机会。
不管在哪里过年,都过一个开开心心的年。过年不要成为矛盾的导火索,而是关系的连接点。
▲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
对于父母,不仅仅过年才可以表孝心,功夫在平时,不能回去,可以打一个电话,录一段小视频,发给他们,我就提前录好了一段视频,感谢爸妈的,等跨年夜发给他们。
你和父母的链接,体现在日常里,日常的爱足够,过年不过是日常的普通一天。平常没有足够的沟通,过年这样的时刻才会有矛盾。
过年这么有仪式感的日子,不是为了让我们为了去谁家而争吵,更多提醒我们,应该回家了,爸妈想你了。
想明白了这些,不管在哪里过年,应该也不会难过了。
相比于去年,今年,我更能接受不和爸妈一起过年了。但我知道,只是物理空间没有在一起,心是一起的。
如果你还能和爸妈一起过年,一定要好好珍惜哦。
PS:“过年”延伸一下,更像是家庭关系的反映。刘先生推荐我一部老电影,赵丽蓉主演的《过年》,里面有很多熟悉的面孔,六小龄童,葛优。这部电影,把家庭关系很真实的一面,呈现出来了,在现实中,能找到很多缩影,很推荐大家去看看。
- END -
往期文章▼
(点击图片可看,左右滑动查看更多)
我以为自己是股神,没想到只是风口上的猪,说说我那越理越少的钱……